首頁 地方 台中

國慶專題-蓋一座夢想小屋 生態家園生活練習四部曲

參與生態家園練習曲的學員,同心協力打造竹屋的地基。(東海食農教育基地提供)
參與生態家園練習曲的學員,同心協力打造竹屋的地基。(東海食農教育基地提供)

文/記者鄧玫玲
自然建築 協力造屋

2014年的台中,一群合樸農學市集的夥伴,想以友善環境的建材與工法,在天地之間用最低衝撃方式合力建造一座自然建築,因此選擇最容易取得的竹子,做為主結構的材料,再將收集來的舊物料重新組合出新生命,在將近一年半的時間,集合來自各地上百人次的協力夥伴,完成了「有時生活聚落」基地竹屋。

生態家園的竹屋,在參與學員彼此幫助、共同學習的情境下,採用價錢便宜又容易取得的孟宗竹,共同搭蓋一座夢想的竹屋。生態家園的竹屋,在參與學員彼此幫助、共同學習的情境下,採用價錢便宜又容易取得的孟宗竹,共同搭蓋一座夢想的竹屋。(林中翊提供)

主持造屋活動的林中翊,是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,他以「永續生活」為出發點,發展出小而美的互助共生模式,在築屋的課程中邀請專家來授課協助學員建立基本概念,從竹材的特性、防腐、竹構工法、拜訪產地、加工廠等等。再由專家帶領建築師傅和學員施工,師傅負責技術難度較高的工法,學員則操作較易學習的部分,每人投入最低6個工作天,才完成這座獨一無二手作竹屋。林中翊說,「這是個手腦並用的學習,不是那種浪漫體驗的工作假期。」

這座「有時生活聚落」的竹屋位在熱鬧的街市中,訪客轉進小巷後在一個流水淙淙的大排水溝旁就可以找到它,雖然從外觀看到是一座長型鐵皮屋,但只要往裡頭探去,就會發現別有洞天,走過紅泥稻穀的土牆,踏上樸質的木地板後,大竹屋就赫然出現了,抬頭看見孟宗竹拼成的兩大片竹屋頂,環顧四周可看見直行編排的竹牆,在轉角處則出現一道淡紅色的土角磚牆,竹屋裡的每個面貌都能讓人眼前為之一亮,這就是眾人合力完成的自然純樸建築。

生態家園練習曲  三單元

2019年負責「有時」教育平台的林中翊,在這座自然建築中開辦了各種教育活動及工作坊,想讓更多人找回自己內心和大自然的深度連結,實踐都市型簡樸生活的可能性。他細心規劃的「生態家園生活練習曲」,如今已完成三個單元。

第一單元-- 水元素

第一單元在今年7月份就完成了,活動內容以「水元素」為主軸,因為水資源是人類生活最需要的元素,因此林中翊把他構想好的淨水系統和參與的學員分享。他指導學員採用一般家庭中常用的大浴缸來處理生活廢水,一個大的浴缸可以放置三個過濾材質,第一隔層放置撿拾來的碎石,第二層放入活性碳,再灑入多元的微生物菌,第三層則在經過碎石、活性碳淨化過的水中種植布袋蓮,最後流出的水就是純淨的了。

林中翊表示,這些淨水的材料都是手邊可以取得的,只需要一個廢棄的大浴缸就可以做得到,這是建構生態家園第一個必須學習的,建置自家的淨水系統,把家中使用過的水過濾後再儲存起來,不但能節省水資源,也不會讓汙水排放出去後汙染環境。

友善雞舍利用廢棄的竹子、木板及門窗,門窗架高後,擺上木板再用竹枝架高後,蓋上鐵皮屋頂,一座挑高的兩層樓雞舍就完成了。友善雞舍利用廢棄的竹子、木板及門窗,門窗架高後,擺上木板再用竹枝架高後,蓋上鐵皮屋頂,一座挑高的兩層樓雞舍就完成了。(記者鄧玫玲/攝影)

第二單元 --蓋友善雞舍

第二單元則在8月初舉行,那是一個蓋雞舍學習與雞生活的活動,林中翊說,「使用和我們生活有連結的自然材料就可以了,像是廢棄的竹子、木板及門窗,把雞舍用廢棄的門窗架高後,擺上木板再用竹枝架高後,蓋上二手鐵皮屋頂即可,一座挑高的兩層樓雞舍就完成了。」

雞舍為何需要挑高建築?林中翊說,那是因為雞隻有飛上高處生蛋的習慣,所以在雞舍高台上放上雞蛋盒,母雞會在那裏面生蛋。這種雞舍是模擬雞隻生長的自然環境,「鼓勵學員能利用都市中閒置的空間養雞,即使是很小公寓的陽台也可以養下一隻雞,但除了友善雞舍外,一定要在雞隻的活動空間鋪上沙石,讓雞可以在沙地上翻滾的,以這種洗澡的方法,讓雞自己去除身上的寄生蟲。」

養一隻漂亮母雞 留健康生活道路

有人可能擔心雞糞便的臭味會影響生活,林中翊認為,其實雞糞的臭味是雞隻不健康造成的,生長在養雞場雞鐵籠裡的雞沒有可以活動空間,雞隻都不是健康的,可能同時罹患很多疾病,「因此雞場主人會一直讓雞吃各種不同的藥,所以排出的糞便才會有惡臭味。」

「這堂課我們除了蓋間快樂的雞舍給我們家的雞,同時也邀請專業的老師來引導我們學習所有養雞的基本知識,學習如何在農園設計中放進友善動物系統,讓我們跟動物們一起生活,彼此照顧。」林中翊說,未來希望把市民農園、社區農場的概念轉換成「養雞場」,邀請更多民眾來實驗合作共學養雞的可能性。

林中翊在基地也飼養了一隻健康漂亮的母雞,他說,這隻雞在舒適寬敞的空間中成長,每天吃著天然營養的食物,健康狀態非常良好,不但全身的羽毛光澤油亮,還散發著香草的氣息,和養雞場大批生活在狹小雞舍的雞隻是截然不同的,「所以,現在有很多響應自然飼養的民眾,都開始集結在一起,以協力合作的方式飼養著健康的雞群,為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雞,留下一條健康的生活道路。」

第三單元 蓋一座夢想小屋

第三單元在8月底,就真正進入夢想家園的主題了,參與的學員雖然都不是專業的工作者,但在彼此幫助、共同學習的情境下,採用價錢便宜又容易取得的孟宗竹,共同搭蓋一座夢想的竹屋,林中翊說,「並不是要蓋一座屹立百年的老屋,而是要蓋一座友善自然的建築。」

參與生態家園練習曲的學員同心協力打造竹屋的地基。參與生態家園練習曲的學員同心協力打造竹屋的地基。(東海食農教育基地提供)

「每支竹子都先用火烤過,這種簡單有效的防腐方式,雖然辛苦,卻比浸泡防腐藥水友善得多。」林中翊特別強調這一點,竹子都處理好後,建屋的工作就從挖洞開始,在地上挖出埋下地基的深坑,再把容易取得的廢棄油漆桶或輪胎放入坑洞中,埋妥後的油漆桶和輪胎裡再填滿大小石頭,最後在石頭堆中置入鐵條穩住主要地基,然而重點是:「每根竹子都不讓它們深陷土壤中,這樣才能避免竹子腐朽。」

搭建竹屋的每支竹子都先用火烤過,這種簡單有效的殺菌方式,雖然辛苦,卻比浸泡防腐藥水友善得多。搭建竹屋的每支竹子都先用火烤過,這種簡單有效的殺菌方式,雖然辛苦,卻比浸泡防腐藥水友善得多。(林中翊提供)

再來就是架上竹子把它們銜接綑綁,把竹屋的結構按造設計圖一一搭建起來。兩層樓的竹屋,一樓架高約40公分,二樓則鋪上一層木製夾板, 屋頂預計用榻榻米內胎做內部隔熱,夾版上面用防水毯或水庫淤泥做的防水漆做簡單有效的簡易式屋頂。

用很簡單的方法就能蓋好的竹屋,當然不是甚麼專業技術,一般人都能實際操作,然而林中翊真正想做的事,不是學習建築的技術,因為建築師傅的技術不是短時間學得到的,「但是參與的每個學員卻能在活動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做,能夠找到動手的勇氣。」

這一座自然手感建築,未來將成為「有時」獻給大人小孩的秘密基地,一座身心整合的遊樂場。它保留通風的氣窗,順應著大自然的節奏,不和自然的力量對抗,有如聖經中的一句話:「萬物皆有時。」林中翊說,「就是依照大自然變化的節奏走,相信這場集合一群非專業素人,以30人的力量,1月個月左右就可搭蓋出自己的夢想小竹屋,將會是 一場有趣的集體創作。」

兩層樓的竹屋,一樓架高約40公尺,二樓則鋪上一層木製夾板,屋頂預計用榻榻米內胎做內部隔熱,夾版上面用防水毯或水庫淤泥做的防水漆做屋頂。兩層樓的竹屋,一樓架高約40公尺,二樓則鋪上一層木製夾板,屋頂預計用榻榻米內胎做內部隔熱,夾版上面用防水毯或水庫淤泥做的防水漆做屋頂。(東海食農教育基地提供)

第四單元 夢想竹屋落成

期待的時刻終於到來,在手作竹屋竣工落成的那一天,林中翊將舉辦一場內在與宇宙的生命探索活動,和夥伴們一起進入「有時」的祕密基地中,來一場往戶外延伸的活動,將竹屋變身成與大地連結的生態教育基地。

歡慶落成的那天,林中翊將廣邀熱情的夥伴朋友一起做許多小體驗,像是烤竹子、削竹筷、麻繩編織、活菌果釀製作等,夜晚來臨時將在竹屋前燃起一爐柴火,與夥伴們製作竹筒飯,共飲水果釀造的美味佳餚。

參與整個生態家園練習曲的學員,在完成夢想竹屋的那一刻,心中都有滿滿的感動,林中翊說,學員們終於領悟,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自力造屋,可以不是建築師,也不需要學過土木工程,只要動手做其實真的不難,網路上都找得到資訊,「重點是這個造屋念頭必須夠強烈,再加上有足夠的勇氣去做,才能讓夢想成真。」

**活菌果釀製作(以水果果皮發酵的飲料)

(一)食材--時令水果,重量約1500克左右(盡可能選擇無毒栽種)

*適合果釀的水果有:青香蕉、芒果、柚子、鳳梨、百香果、火龍果

*不宜用來釀果釀的水果:熟香蕉、草莓、蓮霧、西瓜、酪梨、杮子。

(二)釀造器具-3升容量的容器,水果刀、砧板,細白砂糖1公斤裝,保鮮盒(用來盛裝切下的果肉)。

(三)製作方式:把水果的果皮削下來後,加入合適比例的細白砂糖後,再放入果釀活菌,夏天5-7天就發酵完成,秋涼時要更久一點,發酵完成後,可取出果釀汁液飲用,容器中剩下的發酵果皮可製成果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