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論廣場》莫讓「反獨」上綱殃及「促統」心靈契合(趙春山)

圖爲9月14日,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調研。(新華社)

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近期接受CNN專訪時預言,中共10年內不會以武力犯臺,但會動用軍事以外的力量,持續削弱臺灣的自主能力。季辛吉被認爲是「親中派」,他當年展開「秘密外交」,讓美國前總統尼克森1972年的中國大陸之行,成了「改變世界的一週」,所以季辛吉的判斷應有所本,不會是無的放矢。

但中共也不會在今後10年內閒着。隨着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《歷史決議》,北京執政當局正加大其對臺「反獨促統」力道。在「反獨」方面,繼中共國臺辦公佈首批「臺獨頑固分子」清單,並禁止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在中國大陸謀利後,遠東集團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企業,因在環保、土地利用等方面違法違規而遭重罰。一般認爲,中共此舉是殺雞儆猴以形成寒蟬效應。

在國際社會將經濟做爲國家執行對外政策的工具屢見不鮮,貿易援助、杯葛等,都是經常被運用的手段。例如冷戰期間,美國即以「貿易最惠國」待遇,對於「親蘇」或「反蘇」的東歐國家,透過獎賞或懲罰進行「區別對待」,並獲致相當成果。最近的例子是,美國商務部基於國家安全考慮,把27個實體及個人列入軍事最終用戶黑名單,其中包括12家中國大陸企業。

在民主國家,利益團體爲爭取羣體或個別自身利益,經常向政府提出訴求、試圖影響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,這是司空見慣的事,臺灣早習以爲常;而遠東集團案例涉及政治獻金,提供對象應跨越臺灣藍綠陣營,目的不會是爲「臺獨」代言,因爲這不符合該集團在中國大陸的利益。因此,中共的做法是「隔山打牛」,目標顯然劍指民進黨政府。

「臺獨」如果指的是「法理臺獨」,那本質上是一個「假命題」,因爲既不合法,也缺乏現實可行性,連拜登都表示「不鼓勵」。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出「互不隸屬說」引發爭議,但衆所周知,「中華民國」這塊招牌是她安內攘外的護身符。

中共當然也理解,臺灣不會走「法理臺獨」這條路,但需藉由「反獨」來落實它既定對臺政策。例如,批評「倚美謀獨」是反對臺美加強關係;批評「以疫謀獨」是反對臺灣擴大對外活動空間;批評「以武謀獨」則是爲了反對臺灣軍購和強化國防建設。

民共兩黨缺乏互信,主因是民進黨的《臺獨黨綱》,但被對岸列爲「臺獨頑固分子」的官員,並沒有與「臺獨」畫清界線;更可笑的是,蔡政府任命的駐外代表反而急着表態要「對號入座」,這就使對岸在運用「臺獨」這個命題上,有了「借戲真做」的機會。

然而對中共而言,「統一」卻是一個「真議題」,而且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要實現的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」息息相關。中共國臺辦副主任劉軍川在今年一場研討會指出,「統一後臺灣財政收入儘可用於改善民生」。這句話引起中國大陸《人民政協報》迴響,並「加碼演出」稱「屆時臺灣2300萬民衆,每人每年收入可提高2萬多元新臺幣。」

對岸智庫人士公開提出,今後應考慮進行對「統一後」的研究。事實上,中共官方最近印發的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》,已對福州至臺北的支線建設做了規畫。根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的說法,兩岸之間早日建成更加便捷、通暢的交通網路,將爲兩岸同胞提供更好的交通運輸資源和服務。

眼看拜登政府此刻大玩「臺灣牌」,如國會議員訪臺和邀請臺灣參與民主峰會,中共加大「反獨促統」的力度,目的或許是要凸顯,北京正「牢牢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」。我們理解,中共「反獨」是手段,「促統」纔是目的;但如果因無限上綱「反獨」而殃及無辜,最後恐怕將傷及「促統」所需的兩岸「心靈契合」。(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)